欢迎访问 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项目

全国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项目

藏磊

传承人:藏磊

工作单位: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

职务/职称:骨科中心常务副主任、第五学部骨科主任/主任医师、教授

科室:骨科

传承技术: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

擅长:

各种复杂颈椎、胸椎及腰椎退变性疾病和脊柱骨折的开放及微创手术治疗,尤其在单/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用于颈腰椎管减压/椎间融合方面开展了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。

简介:

藏磊,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,主任医师、教授、博士生(后)导师,担任北京朝阳医院党委委员、石景山院区管委会副主任、骨科中心常务副主任、第五学部骨科主任,曾获北京市优秀人才、北京市医管中心优秀党员、石景山区"景贤人才"计划领军人才和朝阳名医等多项荣誉;分别于2023年获得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(排名第三)、2022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(排名第二)、2021年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(排名第二)和2017年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(排名第三);先后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等课题20余项,累计科研经费1100余万元;发表论文60余篇,其中SCI论文30余篇(累计IF >100分);授权国家专利13项,撰写专家共识/指南5项,担任《康复医学(人卫出版社 英文版)》教材副主编;目前担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老年脊柱加速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、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委、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脊柱医学分会常委、石景山医学会副会长等学会任职60余项。

详细介绍内容:

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(UBE,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echnique)属于新兴脊柱微创技术。该技术需建立两个较小的通道,一个通道用于引入内镜和摄像系统,另一个则用于引入手术器械,进行椎间盘切除、神经根减压或椎间融合器植入等操作。UBE技术的手术适应证广泛,如腰椎间盘突出症 (椎间盘突出、脱出、极外侧突出)、腰椎管狭窄症 (中央管狭窄、侧隐窝狭窄)、腰椎退行性滑脱症、神经根型颈椎病、胸椎管狭窄症 (黄韧带骨化症)等。随着手术器械及技术理念的不断发展,UBE技术的适应证范围也在不断扩大。
在我国,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的基数大,加之人口老龄化使得其发病率逐年增加;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,外科手术是该类疾病的最有效治疗手段。近些年,脊柱外科手术逐渐转向精细化和微创化,脊柱内镜手术因“创伤小、出血少、恢复快”等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。自UBE技术开展以来,其在脊柱手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,它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,满足了当前脊柱外科手术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。因此,UBE技术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,必将在更多的脊柱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与其他脊柱微创手术相比,UBE技术具有以下优点:(1)该技术采用水介质可以获得清晰的手术视野,进而能够达到精细操作;(2)观察通道和操作通道属于非“硬通道”,术野变换和操作将更加方便、灵活;(3)操作工具大部分可使用传统的脊柱外科手术器械,仅有少量特殊器械,因此技术开展的成本低;(4)该技术为外科手术内镜化的经典还原,因此手术技术可复制性强,学习曲线较短,推广性好。
然而,UBE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尤为迫切,主要基于以下两点:(1)UBE技术近10年来在韩国医师推动下进入快速发展期,而我国的UBE技术开展晚于韩国,2019年开始才逐渐引起国内骨科同道关注;尽管近3年UBE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,但其推广程度及技术水平与国外仍存在较大差距,因此仍需加大推广力度,力争达到甚至赶超国外水平;(2)我国基层医院及年轻医师学习UBE技术目前亟需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培训与推广。